2020年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的第五个年头。5年前的7月31日,国际奥委会投票决定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交给北京,成就了一座“双奥之城”的诞生。
北京为此郑重向世界做出承诺,“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、非凡、卓越的奥运盛会”。5年来,在“绿色办奥、共享办奥、开放办奥、廉洁办奥”理念指导下,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各项筹办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:2015年,北京冬奥组委正式成立;2017年,北京2022年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正式启动;2018年,国家体育总局公布《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“实施纲要(2018-2022年)》;2019年12月30日,京张高铁顺利开通……无论是赛事组织、基础设施的建设,还是市场开发,各项筹办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。尤其是刚过去的2019年,筹办工作由”专项计划阶段“顺利转入”测试就绪阶段“,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和冬残奥会吉祥物与公众正式见面,赛会志愿者全球招募正式启动,场馆建设逐步推进,都让人们感受到冬奥临近的脚步声。
目前,距离2022年冬奥会正式开幕时间已不足两年,时间紧迫,任务繁重。越是这个阶段,越需要周密计划和安排,在这个阶段,各项筹办工作不仅要以保障赛事的顺利举办为目的,还要考虑把相关工作做在前面,提前考虑赛事结束后的衍生问题,比如冬奥会遗产利用和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。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牢固树立”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“五大发展理念,并强调这是关系中国发展的一场深刻变革。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,本届冬奥会提出了”绿色、共享、开放、廉洁“的办奥理念,成为筹办和衡量本届冬奥会的重要标准。如果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,那么2022年北京冬奥会对中国在生态、人文和效率等方面将为未来的发展起到模范作用。本届冬奥会不仅要继承北京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基础设施、场馆等物质遗产,更要传承”绿色、科技、人文“的奥运理念;既要保留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理念精髓,又要体现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要求,这种要求对赛事需求、赛后利用、环境保护、文化特色、文物保护等诸多因素都要有不同反映。
因此,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,要未雨绸缪,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地区目标定位,以及当前国际国内的最新形势等因素,对一些前瞻性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和研究。例如:前瞻性分析和梳理2022年冬奥会能够形成的奥运遗产,对其进行分类;研究2022年冬奥会遗产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能够起到的促进作用;研究北京和张家口两地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2022年奥运遗产,如何促进地区经济、文化、体育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,如何提升大众健康水平;研究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、体育、市场开发、人才引进和培养、冰雪运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,从而使2022年冬奥会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民生,形成的奥运遗产能够持久地发挥功效,更好地服务地区的可持续发展。